甘肅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《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。《意見》明確,到2035年,我省將引進培育氫能企業20家以上,年產值達到100億元。
《意見》提出,至2035年,我省將在大容量高壓氣態儲運裝備、低溫真空液氫儲運裝備管道輸氫和天然氣摻氫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,并建立產業研究、技術研究、公共服務等創新平臺,形成有效的創新體制機制;加快基礎設施建設,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氫能力達到20萬噸/年左右的制氫、儲氫基地,建成一批氫氣充裝站及加氫站;氫能產業初步實現涵蓋工業、交通、儲能、發電等領域的規模化發展,示范項目建設取得突出成效。
《意見》明確,我省將立足于各地區資源稟賦,利用“一帶一路”通道優勢和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過境的有利條件,基于現有產業基礎,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,布局建設“一個走廊,兩個示范區,兩個基地”——
利用“一帶一路”通道優勢和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過境的有利條件,沿“一帶一路”通道節點城市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就近消納體系,打造甘肅氫能走廊;
基于河西地區可再生能源優勢,建設綠氫生產及綜合利用先行示范區。在隴東地區,以慶陽為核心,基于多種能源富集的優勢,布局氫能-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示范區;
借助建設“蘭白兩區”契機,發揮高校、科研院所聚集和人才優勢,打造氫能產業創新基地。依托蘭州、定西及周邊地區制造業優勢,布局氫能裝備制造業基地。
與此同時,《意見》還明確提出我省未來氫能產業發展重點任務:持續推進產業技術創新,圍繞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,加強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發展氫能裝備制造產業,加快推進高強度鋁合金、碳纖維、輸氫管道等氫能基礎材料規模化發展,支持貴金屬生產企業擴大氫能相關催化材料產能;加快基礎設施建設,優先在可再生能源豐富、氫能資源有保障、應用場景有潛力的地區規劃建設制氫、儲運、加注等基礎設施,逐步構建安全、穩定、高效、供需平衡的氫能供應網絡體系,加快探索氫能產業商業化發展路徑。